“看云识天气”?让古人教你!

5



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春季,是最容易天气反复的季节,

常常有人会抱怨天气预报不准:

明明预报有雨,

带着伞出门,

结果全天都是大晴天;

明明说温差不大,

上午穿着单件尚可,

新利在线官网

却在晚上因为没有外套,

冻得发抖。

虽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但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

不会看天可不行。

各种天相中,

云是最能够反映阴晴风雨的。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幻无常。

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视云的观测。

《诗经·小雅》中就有说: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意思是说,

会下雪的云,

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

雪云

下雪之前,

云层常常是比较均匀的高层云,

而真正下雪时,

就变成雨层云了,

云的分布同样也比较均匀。

云和雨往往是不可分的。

早在西汉,

董仲舒就在《雨雹对》中说:

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

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

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

意思就是,

雨滴是由小云合并变重下降而成的,

风大使小块的云合并得更快,

这就使下降的雨滴大而疏;

风小使云块合并得慢,

从而使下降的雨滴细而密。

在没有科学仪器分析云雨的古代,

仅凭肉眼的观察,

能够从微观的角度,

得出和现代降雨理论基本一致的总结,

实属不易。

积雨云

到了三国时期,

与预测天气相关的,

最为人乐道的事件出现了,

那就是赤壁之战。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些引发后人无限感慨的诗句,

让一次风向的成功预测而左右战役结果,

甚至影响整个“三国”格局形成的故事,

千古流传。

不仅古代学者对云雨形成机制有论述,

古代诗人还知道云中含水的常识,

唐人张旭有诗说,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同时似乎也清楚云雨转换之道理,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

则有“暴风之候,有炮车云”的说法。

这种云底部平坦、云顶隆起

群峰争奇,

渐渐顶部伸展,

呈砧状,像炮车,

当这种结构最终形成时,

那就说明,

马上就要有大雨了。

我倒是没能看出炮车来

苏轼也曾经形容过:

满座顽云拨不开……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里的“顽云”

和前边的炮车云一样,

就是现在说的聚集浓密,

含水量丰富的积雨云

积雨云形成时,

一般伴有云内闪电

所以打雷和下雨经常一起出现。

先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及其变化,

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这里的“鱼鳞斑”,

指的是一种透光薄云。

看到这种如鳞片的云,就表明不会下雨

这种云体较高而薄,

一般预示着持久的晴天。

唐代许多关于天气的书籍中,

最有名的一本叫《相雨书》。

这本书收集了唐代以前的古人。

总结的一些天气预测经验,

有的至今依然有用,

例如前文的“鱼鳞云”

《相雨书》里就有提到。

现代气象学中,称为高积云

书中还总结说,

一旦云中同时出现黑色红色

就会下冰雹

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

而后云中出现红色,

这也是今天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时,

必须进行判断的步骤。

今天,依赖于摄影技术的发达,

精美的云图画册和气象参考表,

成为了气象人员的重要工具。

台风卫星图

但在古代,

依靠手工描摹和文字说明,

也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天文气象图册。

距今年代最久远的,

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

以及敦煌出土的《占云气书》

《天文气象杂占》

《占云气书》

《天文气象杂占》,

细致地将当时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和星体,

记录下来,

并配以文字说明。

“看云识天气”?让古人教你!

对于彗星(扫把星)尾部形状的观测的总结

而《占云气书》,

则更多的展现了,

当时人们总结的,

最常见且重要的天气的观测方法。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来,

用云预测天气还靠谱,

但是用星象解释命运和预测未来就……

但占星术依然是天文学的基础

虽然古人的认知不一定非常准确,

但是今天所说的“准确”,

也仅仅是建立在今天的科学基础上的。

唐代人的感受在我们看来,

就和35世纪的人类看我们的感受一样。

也许在他们看来,

我们的“天气预报”根本不准呢?

九眼天珠项链,猫屋热卖中!

|扫一扫 支持观复嘟嘟 |

☟喜欢就点赞哦~

“核酸大王”张核子,又出事了!2月11日,核子基因及其法人张核子因欠薪20万被列为老赖的消息登上热搜,各大媒体随即跟进报道。曾经的“核酸大王”,竟然沦落到连20万都还不起的田地?次日,张核子在个人社交账号高调晒出搭乘高铁商务车厢出差的日常,证明自己不是老赖。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支持他,有人觉得他太猖狂。随着这场限高令风波越演越烈,张核子曾经的“核酸造假”事件再次被提起。12022年11月,一纸...

网友热议好像是贵州赤水最后一部过不了审的,盗墓可以改成探险保护文物,但是不能把考古工作者写成邪恶的面目,成反派观山太保了还正文《南海归墟》悄然上线,掀起网剧新浪潮最近,一部名为《南海归墟》的网剧悄无声息地登陆各大视频平台,瞬间引发了观众的热议。这部改编自经典小说《鬼吹灯》系列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海洋冒险元素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成为了十二月的一匹黑马。剧中,胡八一、王胖子和雪莉杨这三位老朋友再度聚首,...